第三十一章 大案审结-《捺钵王朝》
第(1/3)页
笔趣阁手机端 http://m.biquwu.cc“魏王的案子审得怎么样了?”
两天之后,皇帝将耶律奚底召到书房小帐,闲闲地问道。皇帝坐在书案后面,身穿赭黄色绣龙云纹滚边袍,修长的手指上托着本翻了一半的书。
奚底躬身答道:“启禀皇上,微臣正想向皇上请示。臣无能,这个案子实在有些难办。”
奚底是夷离毕院的右夷离毕,掌院的夷离毕出缺,现在由他主持院务。
夷离毕院是契丹统管司法的部门,刑部是它的附属。四十年代,太宗皇帝得了幽云十六州后,旧有的一套体制不能适应汉地的管理。十六州土地面积只占契丹国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,可是人口却大大超过契丹原有的人口。汉地人烟稠密经济繁荣,成为辽国赋税收入和兵力的重要来源。如何管理好这举足轻重的半壁江山成为朝廷必须解决的难题。辽太宗耶律德光于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两面官制。其实也是一个最简单省事的办法:沿用汉地旧制管理汉地和渤海地事务,称为南面官。原来的契丹体制不变,专管契丹事务,称为北面官。
所以掌管司法也有两个部门:管理契丹人的夷离毕院和管理汉人的刑部。遇到事情复杂交错,便由两个部门合议。夷离毕院同时还是刑部的上司。萧思温案涉及契丹族人内部之事,所以由夷离毕院主要负责。
耶律奚底原来是一名勇猛善战的武将,经过皇帝亲信的推荐得到提拔和信任。开始时他对接手院务之后这第一个大案摩拳擦掌,发誓要查个水落石出,在皇帝面前露一露脸。可是没想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“此案重大,臣尊旨请北南枢密院和宫闱司官员共同会审。微臣惭愧,起初毫无线索,所有和魏王一起上山的护卫全都被杀,周围也没有留下蛛丝马迹。后来宫闱司提供线索并直接抓了两位国舅是移交过来,才有了些眉目。”他没有隐瞒这一段,因为知道皇后一定告诉了皇帝。
“可是审过多次,不得已还用了大刑,都没有更多的进展。萧海只、萧海里两人口供一致,都说他们是被女里大人引上山去,又告诉了魏王,并带他上山,其他一概不知。软硬兼施,各种手段用尽,也只有这些话。看来真的是竹筒里的豆子,就这些了。臣派人请了女里大人来问话。女里承认带他们上山,可是说同样蒙在鼓里。一口咬定自己是上山闲逛时发现有座尼姑庵,碰到两位国舅便告诉了他们,又一起去过两次。最后一次上山之前他就被魏王派到外地办差,更是毫不知情。看来不用刑是不会有别的话了。可是女里大人是朝廷重臣,还有宰相头衔,臣不知该不该用刑。另外宫闱司还提供了一些线索,涉及到刚刚卸任的南京留守高勋高大人。可是都是些推测,没有确实证据。臣觉得更难办了。除非圣上下旨,动用大刑,否则把高大人找来问也白问。”
奚底还有很多话憋在肚子里没有说。这个案子皇后盯得很紧,亲自召他去问话,还派春喜、韩幺妹多次来传过话,骂他包庇凶手办事无能。可是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擅自对女里和高勋动刑。他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天子红人从龙功臣,而且权势熏天心狠手辣。如果不能把他们扳倒,这一次可就结下了不解之仇。为了公事而结私仇,这可是做官最大的忌讳。国舅家为了给这两个倒霉蛋逃脱死罪,倾尽所有,上下打点,奚底不敢收一丝一毫;皇后又哭又骂他也硬着头皮不敢吭气。心里只是后悔不该花钱钻营跑到夷离毕院自讨苦吃。
耶律贤放下手里的书,起身背着手在帐中踱步。走到奚底面前和蔼地看着他点头道:“看来朕没有用错人,你是个厚重沉稳的人。执掌刑典乃朝廷第一重务,就是不能随波逐流,贪功生事。朕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皇帝,没有证据屈打成招的事不能做。汉人讲刑不上大夫,实在是有关朝廷体面。这个案子已经三个多月了,再拖下去也不过如此。你回去写个结案量刑奏报,了解了此案吧。”
“怎么个结法呢?”
“该怎么结就怎么结,还要朕教你?
奚底一拍脑壳:“臣糊涂,臣明白了。这样能行吗?要是皇后不肯就此罢休呢。”
“皇后那里你不用管。咳,朕也不甘心,可是有什么用!这种无头的案子多了。连先皇被刺案不是也还没有个结果吗。”
奚底大大地松了口气,这件事不可能八面玲珑,只要皇上做主,卖女里高勋一个大大的人情,皇后那边的不满只好忍受了。
第(1/3)页